經曆千濤萬浪的男人們所編織的夢想的異空間~北前船停泊港口・船主村落

更新日:2024年03月25日

ページID : 7529

故事1. 北前船是乘風破浪奮勇前進的「移動式綜合商社」!

在波濤洶湧的日本海上,揚起一張大帆奮勇前進的木式船舶。

北前船是指江戶中期開始到明治中期(18世紀中期~19世紀後期),從大阪到瀨戶內・經由日本海到北海道,一邊從事商業貿易一邊在港口航行的交易船。

在當時陸路運輸一次性很難運輸大量物資的情況下,海上交通是經濟的主動脈。譬如其中就裝載了有150噸重的貨物,往返於日本海,連接了擁有日本第一大米市場的大阪和能捕獲到珍貴海產品的北海道,北前船的航線是理想的航線。

江戶時代,也有連接大阪和江戶(東京)的太平洋一側的航線。不過,這些是以從大阪運送大量的物資到江戶為目的,停泊港口也較少,采取這個航線的貨船靠收取到江戶的單程運費為生。與之相對,北前船是可以停靠幾個港口,一邊從事商業貿易(覺得便宜就買,貴了就賣)一邊航行的交易船。這是北前船的特征。

我們來介紹一下這裏伏木的北前船船主。他們在舊曆的2~3月份裝滿大米去大阪賣米,回程時把船上裝滿了雜貨類,在返航(伏木)途中的停泊港口進行商品交易。在舊曆9~10月份又將船上裝滿了海帶,魚肥,木材等返回到伏木。

北前船的1次往返航行的利潤就是6千萬日元到1億日元。這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是一艘真正的「寶藏船」。

另外,不僅僅是商品,船員們也帶來了各地的最新信息和文化。遠航中,風險當然是有的,但是熟知各地的船員們成功的把各地的商品交易聯係起來,時而也起到媒體的作用的北前船成了「移動式綜合商社」

故事2. 北前船很想靠近的港口,高岡·伏木─加賀藩的物流據點─

北前船的航線是在大約18世紀中期形成。

其實在這之前,就已經有連接北海道和關西的航線。

關西琵琶湖周邊的商人,共同擁有船隻,並靠運行連接北海道和滋賀縣(距離琵琶湖最近的日本海的港口)的船隻來做生意。

從北海道到敦賀先是乘輪船,然後從敦賀到琵琶湖是采用陸上交通,再往前是再換乘輪船,把北海道的商品運到大阪,賺取了巨額利潤。

之後,根據幕府的命令,從敦賀開始不采用陸路路線,建立一條繞著本州的西半部一圈運行到大阪的航線。

這樣一來,將大阪和北海道全部用船連接起來的「北前船」航線就完成了,與北海道的交易也越來越繁榮。

另一方麵,在北前船出現之前,高岡市伏木就已經成為物流的一大據點。

因為位於小矢部川和千保川的大河的河口位置,聚集了各河口流域的產品。

其中,作為重要產品的年貢米,先是集中到伏木對岸的吉久町,由吉久再運往伏木港,然後運往大阪,江戶(吉久的街道至今還保留著昔日的麵貌)。

物資聚集,繁華的伏木町,成為了北前船想要停靠的港口。

隨著停靠的北前船數量的增加,這裏不僅有運輸船批發商,也成為了旅館,商店,倉庫業等的聚集地,伏木町由此也逐漸發展起來。

不久,在伏木,擁有自家船隻有影響力的貨船批發商逐漸增加。鼎盛時期,有大小合計30家左右的貨船批發商,十分繁榮。

故事3. 北前船運送的貨物――大米之路・海帶之路-

北前船運輸的貨物多種多樣。

主要貨物是日本海沿岸各藩的年貢米。大阪是日本第一的大米市場。日本海一側的大名運送年貢米到大阪,在那裏出售大米來賺取利潤。

此外,作為高岡獨有的產品,許多鑄造類商品也大量的上市。在商品目錄中記載了鍋,農具,熱銷商品鹽釜,鯡魚釜等鐵製品,還有香爐,花瓶,佛具等銅製品。

北前船到達大阪之後開始購買了棉花和纖維製品。返航的途中,順路停靠在西日本的多個港口,購買了鹽,鐵,紙,穩定船隻的重石花崗岩,人偶,點心等。從人們生活必需品到奢侈品,低價的地方購買,然後到下一個停靠港口高價售出來賺取利潤。

前往北海道時,除了大米也裝載了稻草。因北海道氣候寒冷,以當時的科學技術不能種植水稻。所以即使在伏木價格低廉的稻草,在北海道也是貴重的商品。

從北海道返航途中購買了鯡魚和海帶。其中鯡魚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幾乎覆蓋北海道整個大海海域都可以大量捕獲到的鯡魚,被用作為燃料的魚油和富山種植水稻的肥料。

北海道產海帶在伏木港大量卸貨,孕育出富山海帶的飲食文化,這是北前船帶來的豐厚恩惠。用海帶卷的魚糕和海帶卷刺身,山藥泥海帶卷飯團等。雖然富山不是海帶的生產地,但仍然保持著日本海帶第一消費量的記錄。富山海帶飲食文化的背景,北前船是功不可沒的存在。

此外,基於這一傳統,最近高岡市內的餐飲店也推出了「高岡海帶飯」,「高岡海帶甜點」等新的當地美食。

故事4. 如今,繼承和發揚企業家精神-為地域經濟發展竭盡全力的北前船主們

通過海運為該地區帶來巨大財富的北前船,在19世紀後期由於鐵路和蒸汽船等現代交通的出現而急劇衰落。

並且,由於電報等通信技術的進步,到目前為止,貨主和船員壟斷的信息很容易地就傳遞到當地,從而使價格差距產生的盈利空間變小了。

另外,除了北海道鯡魚的捕獲量減少的同時,人造肥料的出現,對鯡魚肥料的需求劇減也是原因之一。

麵對與以往迥然不同的社會結構正在逐步形成的明治後半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北前船的船主們在將如何應對時代的變化方麵遇到了考驗。

在伏木,許多船主,如化肥公司,紡紗公司,電力公司,銀行等,以其財力為基礎轉型為實業家,並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其中,為伏木港現代化的實現竭盡全力的,是作為回船批發商·能登屋的長子出生的藤井能三。

藤井能三於1875年與三菱公司交涉,成功地設立了汽船定期航線。此外,以修建日本海一側的首座西式燈塔和日本首個私立氣象站(現伏木氣象資料館)為起點,對港口建設和道路維護等公用設施也進行了修建。

在經濟恐慌的衝擊下,盡管自己創辦的海運公司倒閉,藤井能三仍傾其所有,繼續專心致力於伏木築港事業。取得了巨大成果,伏木港於1899年被指定為可以與全世界進行貿易的港口「開港場」,並發展成為富山最先進的現代化港口。

北前船的時代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曆經日本海波濤洶湧的海上航行的男人們在波濤洶湧的時代江河中,為了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勇於掌舵開創的這種氣魄至今仍深深印在高岡企業家的心中,並得以傳承。

関連リンク

この記事に関するお問い合わせ先

教育委員会 文化財保護活用課
〒933-8601 富山県高岡市広小路7-50
電話番号:0766-20-1453
ファックス:0766-20-1667

メールフォームによるお問い合わせ